网络“有毒”?防沉迷有招!
2019-06-14 21:56:1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也许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,从小经历了“电子海洛因”的时代,被家长严格控制着不让玩游戏;长大之后有了自己的孩子,想让他们无拘无束地成长,对他们也就格外“仁慈”,再加上现在手机、电脑已经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,让不少孩子过早过多的接触这些电子产品,慢慢成为依赖。

一个小小的约定,让孩子自我约束

5月25日,世界卫生组织(WHO)在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上通过了《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》,正式将“游戏障碍(Gaming Disorder)”列为一种精神疾病,主要现象表现在:对游戏失去控制力,对游戏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,以致于游戏优先于其他生活兴趣和日常活动。

正常的游戏娱乐我们是支持的,但是过度放纵的话,不管对自己还是对将来孩子的成长都是极为不利的。要让孩子去玩,但也要有所节制才行。

许多孩子从小就“自学成才”,用iPad根本不是难事

我也是一个6岁孩子的父亲,在女儿的成长中,有一件事印象非常深刻,在她才3岁不到的时候,有一次回到家看到我的父母,也就是她的爷爷奶奶和她围在一起玩iPad。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教过她如何使用iPad,对于孩子的“无师自通”,一直不太会用电子产品的爷爷奶奶非常开心,一直夸她聪明,笑呵呵地看她玩。

直接制止肯定是不行的,不单影响大家的心情,而且也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,只能参与其中。主动教她唤醒Siri并且让她自己说出“五分钟后叫我”,iPad就会在后台开启计时,这五分钟让孩子随意玩iPad。时间到了Siri发起提醒,孩子也很自觉地关掉iPad,和我们玩别的玩具了。虽然是一件小事,但从那天起,孩子想玩iPad都会主动跟Siri“约定”好一个时间,而这个时间每天不会超过20分钟。

这些适合孩子玩的APP才是他们应该使用的

而我则负责在iPad里安装一些适合她使用的APP,比如宝宝巴士系列、巧虎系列,在信息时代,无法完全切断她和电子设备的联系,就只能选择一些适合她的应用了。而通过这些APP,她也学会了很多知识,比如很小就能跟读一些简单的英文单词、认识不少文字和拼音、知道水分蒸发形成雨滴的过程……

所以,家长在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过程中,绝对不是将手机、iPad丢给他,就可以舒舒服服地自己玩别的了,而是和他一起互动,有选择地让孩子通过游戏,学习一些在相应年龄段应该获取的知识。而通过这些游戏,孩子对知识的接受度也更高,潜移默化地就学到了不少东西。

善用手机功能,限制使用时长

用好屏幕时间功能,让孩子有所节制

孩子越来越大,总有一天他/她会有自己的手机或者平板电脑,家长其实很难控制他们玩多久、玩什么。所以,如果是iOS设备,家长最好为孩子建立一个儿童账户,然后通过“屏幕使用时间”来进行监管。

在系统设置中开启这个功能后,就可以自动记录每个APP的使用时长。而且这是系统级功能,如果不知道预设密码是无法关闭的。而家长也可以在自己的设备上监控、管理某类应用的使用时间。

游戏时间到了之后,就会锁死应用

比如你可以让孩子的设备周一至周五只能玩半小时游戏,而在周末适当增加时长,如果表现好,也可以进行一定的奖励。时间到了,游戏类应用就会被禁止使用。而这个时间,最好是和孩子商量好,不但能控制孩子长时间玩游戏,也能让他从小养成契约精神。

还可以对孩子浏览的内容进行限制

另外,在这里还可以对孩子的设备进行权限控制,比如是否允许购买付费应用、某类功能权限等,应用分级、网页内容筛选等也可以进行设置,让孩子浏览适合自己年龄段的内容。

不少Android手机都有类似的功能

至于安卓平台,同样有类似的功能,比如不少手机都支持的“访客模式”或者“儿童模式”,开启后可以限制手机的部分功能。比如你可以在孩子上课期间限制游戏等APP运行,放学回家完成作业之后,解锁让他适当玩一段时间。

熊孩子乱花钱必须严防

“熊孩子”犯的错,父母也要承担一定责任

相信类似的新闻大家看过不少吧,熊孩子重金打赏主播,或者在游戏中疯狂消费,将父母的血汗钱挥霍一空。这也不能完全怪孩子,他们对金额多少可能根本没有概念,觉得就是一个数字,我觉得,这其中父母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。

我一直认为,就算孩子玩手机,父母也不能完全不闻不顾,不说监控,至少要做到诱导和陪伴,孩子在玩什么,玩了多久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。

一定要关闭免密支付,并且可以给孩子一定的零花钱指导他自由支配

以我的经验来看,将手机给孩子玩,最好不要直接告诉他密码(包括解锁密码和支付密码)。这样一来,孩子想玩的时候自然会找你解锁,是否答应就看你如何把控了。更关键的是一定不能让儿女使用自己的支付账号,不然看到账单的时候就会哭的。

首先一定要关闭免密支付,虽然方便,但这有很大的安全隐患。另外,孩子长大之后,你还可以定期给他一定的钱,比如使用微信支付中的亲属卡,设定一个每月限额让他自由支配。而且,这些钱也绝不能让他乱花,要用他熟悉的东西打比喻告知人民币的价值,告诉他哪些东西是应该买的,让他从小养成理财的习惯。

用陪伴代替防沉迷

其实,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已经非常高了,相关部门也对这一现象非常重视。比如日前国家网信办就统筹国内主流视频网站,推出“青少年防沉迷系统”。还有此前腾讯上线的成长守护系统,可以让家长监控孩子登录游戏的时长,并远程管理……

作为一名家长,我认为这些保护措施很好,我也会和孩子一起使用,但是,这样也导致孩子在被“防沉迷”之后,心中还会想着游戏,做其他事可能也会心不在焉。我觉得更好的方法是培养孩子更多的兴趣,用其他活动冲淡他的游戏时间,减少对手机或者其他电子设备的依赖。

比如,和孩子一起读书、运动,或者根据孩子兴趣学习琴棋书画,家长在陪伴中可以更多地了解孩子,并且在每一次进步时给予鼓励,这样孩子的积极性自然就培养起来了。

当然,也不是完全不能让孩子玩游戏,可以一起制定一个计划,回家后先完成作业,然后才能玩游戏,并且中间要预留休息时间,避免长时间盯着屏幕损伤眼睛。长久以来,孩子能养成良好的学习、生活习惯,对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依赖度也不会很高,这才能够健康成长。

本文摘自《电脑报》:新闻周刊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